教師資格證14個必考知識點

 教師資格證14個必考知識點,僅供各位考生參考:

  一、教育教學觀

  (一)素質教育觀:

  (1)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;

  (2)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;

  (3)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;

  (4)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;

  (5)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;

  (二)新課改的教學觀:

  (1)教學從“教育者為中心”轉向“學習者為中心”;

  (2)教學從“教會學生知識”轉向“教會學生學習”;

  (3)教學從“重結論輕過程”轉向“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”;

  (4)教學從“關注學科”轉向“關注人”;

  二、教師觀

  (一)教師角色的轉變:

  (1)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,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;

  (2)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,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;

  (3)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,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;

  (4)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,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;

  (二)教師行為轉變:

  (1)在對待師生關系上,新課程強調尊重與贊賞;

  (2)在對待教學上,新課程強調幫助、引導;

  (3)在對待自我上,新課程強調反思;

  (4)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,新課程強調合作;

  三、學生觀

  (一)學生是發展的人:

  (1)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;

  (2)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;

  (二)學生是獨特的人:

  (1)人的全面發展是以承認學生差異和個性發展為基礎;

  (2)學生的個性與差異要求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;

  (三)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:

  (1)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;

  (2)學生具有個體獨立性,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;

  (3)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的需求與責權;

  四、教師職業道德

  (一)愛國守法:

  (1)熱愛祖國,熱愛人民,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擁護社會主義;

  (2)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,自覺遵守《教師法》等法律法規,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;

  (3)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、政策的言行;

  (二)愛崗敬業:

  (1)忠誠人民教育事業,志存高遠,對工作高度負責,勤勤懇懇,兢兢業業,甘為人梯,樂于奉獻;

  (2)認真備課上課,認真批改作業,認真輔導學生;

  (3)不對工作敷衍塞責;

  (三)關愛學生:

  (1)關心愛護全體學生,尊重學生人格,平等、公正對待學生;

  (2)對學生嚴慈相濟.做學生的良師益友;

  (3)保護學生安全,維護學生合法權益.促進學生全面、主動、健康發展;

  (4)不諷刺、挖苦、歧視學生,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;

  (四)教書育人:

  (1)實施素質教育,遵循教育規律,勇于探索創新,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;

  (2)培養學生良好品德,塑造學生健全人格,啟發學生創新精神;

  (3)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,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;

  (五)為人師表:

  (1)知榮明恥.嚴于律己,以身作則;

  (2)衣著整潔得體,語言規范健康。舉止文明禮貌;

  (3)謙虛謹慎,團結協作。平等對待學生家長,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,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;

  (4)廉潔奉公,自覺抵制有償家教,不利用職責之便牟取私利;

  (六)終身學習:

  (1)樹立終身學習理念,遵守教師培訓制度,不斷學習,與時俱進;

  (2)自覺更新教育觀念,完善知識結構,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業務,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;

  五、德育原則

  (1)方向性原則;

  (2)疏導性原則;

  (3)知行統一原則;

  (4)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;

  (5)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;

  (6)因材施教的原則;

  (7)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;

  (8)發揮積極因素和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原則;

  六、德育方法

  (1)說服教育法;

  (2)榜樣示范法;

  (3)陶冶教育法;

  (4)指導實踐法;

  (5)品德評價法;

  (6)品德修養指導法;

  七、教學原則

  (1)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;

  (2)直觀性原則;

  (3)啟發性原則;

  (4)鞏固性原則;

  (5)循序漸進原則;

  (6)因材施教原則;

  (7)理論聯系實際原則;

  (8)量力性原則;

  八、教學方法

  (1)講授法;

  (2)談話法;

  (3)演示法;

  (4)練習法;

  (5)實驗法;

  (6)討論法;

  (7)參觀法;

  (8)讀書指導法;

  九、促進學習遷移的方法

  (1)精選教材;

  (2)合理編排教學內容;

  (3)合理安排教學程序;

  (4)教授學習策略,提高遷移意識性;

  十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

  (1)創設問題情境,實施啟發式教學,激發學生學習興趣,維持好奇心;

  (2)根據作業難度,恰當控制動機水平;

  (3)充分利用反饋信息,妥善進行獎懲;

  (4)正確指導結果歸因,促使學生繼續努力;

  十一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

  (一)生理需要:

 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,包括饑、渴、衣、住、性的方面的要求;

  (二)安全需要:

  人身安全、健康保障、資源所有性、財產所有性、道德保障、工作職位保障、家庭安全、社會安定和國際和平;

  (三)歸屬和愛的需要:

  也稱為社交需要,包括被人愛與熱愛他人、希望交友融洽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、被團體接納的歸屬感等;

  (四)尊重的需要:

  表現為自尊和受到別人尊重,具體表現為認可自己的實力和成就、自信、獨立、渴望賞識與評價、重視威望和名譽等;

  (五)自我實現的需要:

  所謂自我實現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,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,也是創造力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;

  十二、四種氣質類型特征

  (一)膽汁質:

  具有很高的興奮性,行為不均衡,易感情用事;

  工作、學習具有明顯的周期性;

  (二)多血質:

  (1)外表上活潑好動、不甘寂寞、善于交際;

  (2)思維敏捷,容易接受新鮮事物,但注意力容易轉移,缺乏耐力和毅力;

  (3)情緒和情感易產生也易改變,體驗不深但明顯表露在外;

  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很高的靈活性,容易適應環境;

  (三)黏液質:

  (1)安靜穩重、交往適度;

  (2)反應緩慢、沉默寡言;

  (3)善于克制自己,情緒不易外露;

  (4)注意穩定但難以轉移;

  (5)善于忍耐,沉著堅定;

  (6)做事不夠靈活、因循守舊;

  其顯著特點是安靜、均衡;

  (四)抑郁質:

  (1)行為孤僻、動作遲緩;

  (2)多愁善感、體驗深刻;

  (3)情緒不易外露、敏感多疑;

  (4)情感細膩,善于察覺別人不易發現的細小事物;

  其顯著特點是敏感、多疑、憂郁;

  十三、心理輔導的途徑

  (1)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;

  (2)開設有關心理輔導活動課;

  (3)教學中逐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;

  (4)結合班級、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:

  (5)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:

  (6)小組輔導;

  十四、心理輔導的方法

  (1)強化法;

  (2)行為塑造法;

  (3)系統脫敏法;

  (4)理性一情緒療法;

  (5)來訪者中心療法。

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